5月16日,德甲正式复赛,经历漫长的等待之后,五大联赛终于回归。在复赛首轮早场,就上演了多特蒙德与沙尔克04的“鲁尔德比”,以飨等待许久的球迷。而在足球规则方面,这场比赛也注定载入史册——第86分钟,沙尔克球员贝克尔替补出场换下肯尼,完成本方第5次换人。“5换人”时代,正式到来了。
【换人“0的突破”】
事实上,“换人”是一个相当年轻的规则。1863年10月26日,英格兰足球总会在伦敦成立,这一天被看作现代足球的开端。但是在之后的一百多年中,足球规则中都不允许更换场上队员。就算是球员受伤也不允许,要么带伤在场上坚持比赛,要么就只能以少打多。就算一些比赛中出现了更换球员的情况,也是非正式的权宜之举。
1955年足总杯决赛上,曼城后卫梅多斯在第17分钟的一次铲球中腿部受伤,被迫退赛。这次意外情况,导致曼城长时间少一人迎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结局。次年的足总杯决赛中,曼城队又在比赛中遭遇伤情。门将特劳特曼的脖子被伯明翰前锋墨菲撞到,一度陷入昏迷。不过经过治疗之后,特劳特曼还是坚持继续比赛。
最终曼城以3-1击败对手,特劳特曼也因为英勇的表现得到了赞赏。不过之后的检查中,人们心有余悸的发现他的脖子骨折了,这次伤情本有可能造成更惨烈的后果。一系列比赛中负面事件的产生,使人们开始考虑规则更易。1965-66赛季,英足总终于下定决心引进换人规则,允许每队拥有一名“12号球员”。一旦出现伤情的话,这位“12号”可以替补登场,且场上司职不受限制。
1965年8月21日,查尔顿对博尔顿的比赛中,吉斯-皮考克替换麦克-罗斯上场,成为了现代足球历史上第一位登场的替补球员。在同一天的另一场比赛中,巴罗队的博比-克诺克斯也替补登场,并帮助球队打进制胜球。这也是现代足球历史上,第一粒由替补球员打进的进球。在媒体的头版上,也经常出现“Super-Sub”的说法。形容那些后发先至的替补球员。
在最初,“第12人”的规则仅仅是针对比赛中伤情而设置的。如果无人受伤,那规则上就不允许换人。不过很快就有人发现了这条规定的漏洞,在1967-68赛季利兹联的比赛中,白玫瑰的队员动辄在比赛末段“受伤”。如果球队领先,通常是前锋“受伤”,换人加强防守;如果球队落后,则会有后卫“受伤”,增加进攻人数。
于是在当赛季,英足总再次改变规则,“第12人”上场与否不再根据是否受伤而定。再之后,换人的限制被进一步放开,替补人数增加到2人,不过其中一位只能是门将球员。1970年世界杯预选赛阶段,换人规则也被引进到了国家队比赛。1972年的比利时欧洲杯,则是历史上第一届允许换人的欧洲杯。
不过直到20世纪末,换人规则才终于缓慢正式定型。1995年,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将换人名额扩大到3个,不过其中之一还是只能专属于门将。2年之后,这最后的限制也被取消,每场每队可以无限制替换3名球员。与此同时,球队的大名单也得到扩充,可以有7名球员出现在替补席上。
换人规则的下一次大规模修改,则又到了20多年之后。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决定,在杯赛决赛的加时阶段引进第4个换人名额,这一规则首先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U20女足世界杯与世俱杯使用。2016年世俱杯决赛皇马加时战胜鹿岛鹿角的比赛中,齐达内用莫拉塔在加时换下C罗,正式开始了“4换人时代”。
换人规则的下一次改变,就是本年度5月8日“5换人”得到官宣,每场比赛允许换5人,但是需要在3次内完成,中场换人不占用换人次数。不过与前几次不同,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表示这是一次“临时”的规则修改,仅限于2019-20赛季与2020-21赛季。应用这一修正也不是强制的,由各国足协自行掌握。目前正在进行的联赛中,德甲就应用了“5换人”,但是韩国K联赛依旧沿用原规定。
因为“新冠”疫情,各国足球联赛都长时间停摆,就算复赛,比赛之间的间隔也会被严重压缩。此外,出于防疫考虑,球员只能进行小规模分组训练、需要隔离与检测,这些也都会影响球员的比赛状态,客观上为球员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进一步增加换人名额,降低球员的比赛负荷,是符合当下现状的做法。
在足球历史上,不少规则的修改都促进了足球战术的进步。1992年禁止门将用手接本方回传球,就是典型的例子。比赛节奏顿时因为规则改变加快不少,这也促进了高位逼抢等战术的诞生与发扬。由于换人名额更多,重视跑动与对抗的球队,可能会很好的利用这个规则发扬优势。
在上一轮德甲联赛中,也出现了不少有意思的战术变化。法兰克福与门兴格拉德巴赫的比赛中,双方都用完了5个换人名额。法兰克福方面半场之后就遣上安德烈-席尔瓦,想要用双前锋的压制扳回比分。门兴则先后依靠赫尔曼、温特与施廷德尔,为三线进行补血,最终从客场带走了胜利。许多的改革,都是从偶然开始。
(空调×太郎)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