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

日期: 栏目:德甲 浏览:19 评论:0
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

  《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 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并成为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会歌,亦曾被用作罗德西亚1974-1979年国歌《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的旋律。

  其实《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恢宏。而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实也正是一直向往共和的贝多芬的最高理想。他曾经说过:“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

  《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贝多芬却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酝酿、来筹划。一直到完成了《庄严弥撒》之后,作曲家才开始动笔谱写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所以作曲家从年轻时就开始计划着把这部诗作变成声乐作品,根据专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调查,在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确实就已经有了后来《第九交响曲》并不完整、成熟的雏形。

  第一乐章的内涵恰似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浓缩版。第二乐章是以光明必胜的坚定信念而结束。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第四乐章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

  《欢乐颂》在寂静中响起,给人一种深沉、平静的感觉;随后宏大的场面,由前面的平静、深沉的快乐进入到了万众欢腾的场面,欢乐颂的主旋律贯穿始终。表现了人类经过自己艰苦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欢乐并终于进入一个神圣的理想世界。

  视频加载中...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