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冉馨、陈芋汐、张灵、陈云霞……奥运会虽然已经落幕,但这些闪亮而又青春的名字成为了东京奥运会上,最靓丽的上海符号。
5枚金牌,上海运动员创造了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
本届奥运会,共有46名上海运动员出征。他们在上海崭露头角,在青少年赛事中不断成长,在国家队挥汗如雨,在奥运的赛场上实现青春梦想——健儿们在奥运会上的英姿飒爽,离不开上海青训的“十年磨一剑”。
三种模式出人才
从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庄泳在女子100米自由泳上为上海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起,至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上海运动员在游泳(庄泳、杨文意、乐靖宜、刘子歌)、跳水(吴敏霞、火亮、陈芋汐)、乒乓球(王励勤、许昕)、射击(陶璐娜、姜冉馨)、田径(刘翔)、拳击(邹市明)、帆船(徐莉佳)、自行车(钟天使)、赛艇(张灵、陈云霞)等9个项目上,获得了24项金牌,培养出17位奥运冠军。上海市体育局多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奥运会重大贡献奖”“奥运会成绩突破奖”等殊荣。
这背后,是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变迁和不断创新。
目前,上海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三种模式:体育系统办训模式、体教结合办训模式、社会力量办训模式。其中,社会力量办训注册人数较多的项目是:足球、乒乓球、网球、击剑、跆拳道、空手道、游泳、高尔夫、马术、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等,分布在全市16个区。社会力量办训模式,成为申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一种新潮流、新模式。
本届奥运会上的上海冠军,就有着各自不同的成长轨迹。
2017—2020周期,上海共有20所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其中有9家是国家级重点基地。本届奥运会冠军钟天使(浦东三少体)、姜冉馨(奉贤区体校、黄浦区体校联合培养,以奉贤为主)、张灵(青浦区少体校)、陈芋汐(徐汇区少体校)等都是由传统体校培养输送的。
奥运会上,大家记住了甜美的上海囡囡陈芋汐,也让她的母校光启小学一夜成名。作为跳水运动员的摇篮,光启小学培养出了吴敏霞、火亮、陈芋汐三个奥运冠军和夏冰清、夏玉洁等全国冠军。
和陈芋汐一样,赛艇女子四人双桨项目的金牌得主张灵和陈云霞分别是朱家角中学和七宝中学输送的后备人才——学习在普通中小学,训练在各区专业队,这是体教紧紧“融合”培养人才的生动演绎。教育和体育双方携手探索后备人才培养新机制,不断做大青少年体育这座金字塔的塔基。
社会力量同样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国乒的主力之一许昕,就来自于上海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就开始探索扶持社会力量办体育,涌现出了徐根宝足球俱乐部、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等成功案例,为上海乃至国家培养出了以武磊、许昕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竞技体育人才。
布局重点项目多点开花
姜冉馨一金一铜的背后,是上海射击这个项目21年后的传承和再发展;张灵/陈云霞的夺金,扩容了上海的优势项目版图;钟天使的老当益壮,是自行车项目的持续强势。
优势项目继续传承,空白项目力求突破,这是上海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十年布局。
再夺金牌,又破世界纪录!闪耀东京奥运会的钟天使来自于浦东新区第三少体校。浦东三少体位于南汇,是国家重点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而自行车就是三少体的王牌项目。多年来,浦东三少体校将自行车项目作为学校的重点项目进行打造,在培养出钟天使以后,有源源不断的自行车后备人才正在涌现。
20多年前,奉贤的业余训练还是一片空白。当时,市区体育主管部门下定决心求变,提出重点项目发展战略,要求结合区域优势,提升全市各区青训人才培养潜力。于是,就有了射击项目在这里的“安家落户”。当年,奉贤县借着上海举办第八届全运会,奉贤本土承办全运会射箭比赛的有利条件,在全运会结束后就着手开展射击和射箭两个项目的业余训练工作,并将两个项目列为了区内的重点拳头项目。20年的沉淀,让射击这个项目在奉贤开花结果。
赛艇也是本次奥运会上,上海的新亮点。同时,张灵的这枚金牌也是青浦区运动员取得的首枚奥运金牌,水乡青浦在东京奥运赛场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在开展水上项目上,水乡青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毗邻淀山湖拥有着充沛的水上资源,而上海水上运动中心所在的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也近在咫尺,为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平台。
过去,上海的奥运冠军和优势项目大多来自中心城区,名教练也大多来自于这里。2010年,上海市体育局提出,中心城区要达到20个项目的布局,郊区要达到15个。十年之后,潜心布局正慢慢结出硕果。
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也有望出现申城小将的身影。从2012年开始,上海便正式布局冰上项目,并开展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工作。冰壶项目主要在徐汇、松江、黄浦、静安、闵行区开展,花样滑冰主要在静安、闵行、浦东、松江、杨浦区开展。2018年平昌冬奥会,邵奕俊和王超成为上海第一批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的运动员,同时也代表了中国雪车人历史性地初登冬奥会赛场,为中国和上海实现“零的突破”。小荷已露尖尖角,9年的布局培养,让上海也成为了冰雪项目在南方的又一重镇。
科学训练搭建竞赛体系
吴敏霞退役之后,“小师妹”陈芋汐成功接班;陶璐娜在悉尼夺金之后的第21年,姜冉馨已经成为了射击项目新的亮点。此外,女子三人篮球中,上海姑娘张芷婷是赢得铜牌的主力队员……十年布局,上海青训结出了累累硕果。
“多年坚持布局和发展田径、游泳、水上、自行车等重点项目,终于有了成果。”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体育局还推出了“业余训练二十条”政策及一、二、三线贯通举措,通过实施业余训练“上项目、上规模、上水平,提高成材率”的指导方针及让一、二线的资深教练员“下潜”到区少体校基层单位督训、帮扶,来进一步提升各区少体校教练的执教水平,同时也让上海的训练计划向整体性、连贯性发展。不少项目在政策的帮助下,一、二、三线教练“一条心”,从训练理念到训练规范做到了基本一致,让基层输送的运动员可以“即插即用”,大大提高了运动员的成材率。
2014年,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举行。这是市运会在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变脸”:市运会由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市教委共同主办,让广大青少年和普通在校学生当上了“主角”,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改革后的市运会主要有三个职责:挖掘体育后备人才、改革选拔机制和加强学校体育,以此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上海健儿在东京奥运会上的亮眼表现,离不开完备的青训体系。一个体育后备人才的成才周期,一般是8-10年左右,正是有了十年前的布局和改革,才有了今天陈芋汐、姜冉馨们的闪亮一刻。
评论留言